郑海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资深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密码学与区块链技术。近5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浙江省博择优、浙江省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等项目7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项。在著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CCF推荐B/C类会议和期刊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参与国家/团体标准制
李波,1986年在重庆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北航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2002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北航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数字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安全共享与特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
房建成,男,1965年9月生,山东省临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领军人才。“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方理事长。1983年获山东工学院(现山东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历任宇航学院副院长、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和院长等职务,2015年
郑志明,1953年10月生于上海。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在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等职。2003年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历任理学院院长、高等工程学院院长、副校长等职务。现任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志明教授为数学与信息科学交叉领域专家,长期从事空天信息
张军,男,1965年7月出生。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航空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在民航航路网运行监控、星基航路运行监视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民航首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首套星基航路运行监视装备,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应用。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空管科研计划、民航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等20余项;获2009年国家技术
王云鹏,1966年12月出生,满族,吉林舒兰人,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84年就读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1997年博士毕业,2001年至2002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访学。兼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创立了车路协同前沿发展方向,在行车安全监测、路网联动控制、路车融合控制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
邓元,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能源学会理事,北京生理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南京321领军人才计划。 1990-2000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本科、博士毕业,2001-2002年清华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起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工作。现为航空材料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山东省
郭雷,1966年4月出生,汉族,出生于山东曲阜,山东威海人。1997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IEEE、IET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抗干扰控制理论与应用领域的研究。建立了多源干扰系统复合精细控制等理论方法,突破了多项飞行器自主
伍前红,博士,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密码学会密码协议专委会委员、密码学会密码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委员。2004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任职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西班牙
曹先彬,男,汉族,1969年1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学术兼职包括IEEE认知计算技术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eurocomputing(Elsevier)等Associate Editor。 主要
共有 76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77 页 当前第 4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