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北航杭研院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用智慧和爱心,

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他们科研教学两不误,

在科研的路上初心如磐,

用心做学生的“引路人”。

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工作,

春风化雨为青春解惑。

他们以科普科教赋能空天少年,

向外播撒热爱空天科学的种子。

值此全国第38个教师节,

向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送上节日祝福!

科研平台:科研教学两不误

北航杭研院白马湖院区

研究院自2020年挂牌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以来,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力争培养一批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服务浙江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杭学生规模逐年提升,培养效果初步显现。目前累计接收实习实践学生529人次,2022年在院学生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2021年起,与北航软件学院开展“杭州计划”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试点,已累计招生67人,并与华为杭研所、网易探索开展定向联合培养模式。

研究院采用双导师制,由北航派驻老师担任学院导师指导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培养,由研究院的属地化老师担任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拥有宽广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又具备实践创新、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院智能感知与系统创新平台主任胡海苗,2020年来到研究院,与姜宏旭教授一同搭建了智能感知与系统创新平台,并利用平台开展学生培养和科研工作,共指导研究院硕士、博士共十余名。在杭期间,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优青项目。

胡海苗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飞机维修基地

“杭研院延续北航团队的优良传统,依托研究员、博士后、工程师“紧耦合”团队,在推进重大研究任务攻关和系统研制的同时,在实际任务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胡海苗表示,有了团队的支撑,既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让学生们更有归属感,能够踏实沉下心来做事。他指导的硕士生赵子琛同学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中,为智慧高速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成果被新闻报道,并获得了2022年北航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作为研究院的硕士导师,飞行器智能自主系统研究平台副研究员卢昊在加入杭研院之前,曾在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重点实验室担任高级工程师,主攻无人机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设计,参与的重点型号项目获评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因此他会重点侧重指导学生解决工程性的问题,让学生们亲自上手,去学会软硬件系统的设计,掌握扎实的技能。

学生开展飞行器实验

有学生刚进研究院,还存有只想做理论方法研究,觉得推推公式做做数学仿真就能发文章的想法。卢昊及时纠正了这一观点,他告诫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开展研究,扎实做好实验,打好基本功,在项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为系统性开展飞控软件设计累计经验,最终才能产出有实验数据做支撑、高质量的论文。

研究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建模式,组织开展研究院企校活动、聘任企业家担任学生创业导师,目前已与15家企业达成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意向。

研究院坚持立足滨江、扎根杭州、服务浙江,形成了“钱江企校”和“实习实训基地”两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依托北航强势工科与浙江产业优势,整合学校科研技术、企业实践平台等资源,打造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形成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创新教育为核心、创业实践为保障的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截至2021年12月,实践学生在杭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完成人共发表论文70余篇,申报专利29项。累计参与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3项,其中获“第二届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智能驾驶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赛”一等奖 1项、2021空军“无人争锋”智能无人机集群系统挑战赛的单项季军1项。

党建与学生管理部:为学生提供有温度的成长服务

在进入研究院党建与学生管理部工作前,王舒在北航已经做了两年的学生辅导员,原本以为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能够驾轻就熟,但没想到,研究院学生管理的工作还是令她感到“压力山大”。

研究院学生类型更复杂,学生流动性较强,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舒和同事们最终形成了“流动学生管安全、常驻学生管全面、非全学生管发展”这种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的个性化管理方式。

王舒疫情期间为学生采购物资

除了日常管理外,帮助学生做心理疏导也是王舒的重要工作内容。经常有学生会因为学业感到焦虑,来找寻求帮助。“我会帮他们认真分析困境,找到症结所在,再结合就业环境、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等给他们一些建议,也会给他们推一些教师资源与企业资源。”

2021届新生开学典礼合影

此外,学生管理部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安全管理、教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后勤管理等等,一个部门相当于学校的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后勤保障处,工作内容广泛而繁多。王舒表示,虽然工作任务比较重,但这既是学生工作者的重担,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做学生工作就是要融入学生、引领学生,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温度的成长服务。

科普科教中心:科普科教空天知识,我们是认真的!

为青少年讲解航空航天知识,走进中小学开展空天课程,带领孩子们在互动游戏中探索宇宙的奥秘……这就是科普科教中心李英杰老师的工作日常。“面向青少年科普航空航天科技知识,让青少年能够真正喜欢航空航天,为其种下科学的种子,是一件值得终身践行的事业。”李英杰说,这是他从事科普科教工作的初心。

李英杰为青少年讲解空天知识

李英杰时常能遇到可爱的小朋友,有的会缠着问天马行空的问题、有的会紧紧拉着他的手不舍得离开;有的会送上精心自制的小纪念品……看到眼有星辰、满怀期待的青少年,李英杰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研究院学生带领孩子们参观实验室

除了专职老师,科普科教中心还有一支由研究院师生组成的讲解员队伍,大家来自各个科研平台,志愿为前来参观的青少年们提供讲解服务 。杭研院科普科教中心通过科普讲解、科技体验、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空天课程、研学实践、特色赛事、科技培训等广泛形式开展航空航天科普科教活动,培养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持续开展“滨航筑梦——航空航天科普进校园”、“周末公众开放日”等公益科普活动;积极参与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中国航天日等大型科技热点活动;开展“滨航学堂”、“小小科学家——走进实验室”、 “星际少年”、“宇宙梦想”、“少年机长”、“人才大手牵小手”、“扬帆起航,逐梦九天”等特色研学项目;连续主办“滨航未来小画家”、“航空航天科普少年”等航空航天特色赛事。截至目前,科普科教活动触达人数达35000人次。

师泽如光,虽微致远。

祝研究院各位老师节日快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