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古语云:治大国,如烹小鲜。

在一餐一食间,对话院长。

研究院第一季【午时漫谈】3月下旬正式开启。作为院文化建设的起点,【午时漫谈】倡导研究院的个体与组织共同成长,在人的交叉与思想碰撞中,打破沟通壁垒,让每个人不再是一座孤岛,让工作不光是做事,而是做事、想事与谋事的全面发展。

院长说

自5月初,研究院【午时漫谈】走进各科研平台。邓元院长分别与各团队核心骨干成员以及将在明年出站的博士后共进午餐,共话发展。

邓元院长与各科研平台代表午时漫谈

新型研发机构的使命是什么?与高校、企业有何差异?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之道?如何嫁接好科技创新的上下游?在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并重的方针下,研究院各科研团队如何给自己定位?

邓院长针对这些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无疑是做研发。杭研院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国家战略,瞄准企业需求,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因此,研究院比“高校科研”更注重效率与落地应用,比“企业科研”更强调引领行业的发展。

邓元院长分享观点

邓元院长表示,新型,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词语,也相对应地,意味着被信任与认可的渴望。”作为科技创新生态链上的新成员,研究院填补了上下游资源与信息交互中的空白,承接上游后,我们赋予前沿基础科研以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对接下游的过程里,我们致力成为具有前瞻性和竞争力的合作伙伴,让科技赋能生产发展。”

因此,研究院以创新为核心,即围绕未来与新兴产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以转移转化为落脚点,即锻炼工程化、产品化能力,以深度融入产业。未来,在浙江这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土上,打响北航品牌。

“研究院本身是一个能力与资源的聚合体,各个科研团队有自身的优势特长。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院需要锻炼集成能力,让力量交织、相佐;作为整体中的部分,全体师生需要取舍、抉择,无论先播种‘创新’和‘转移转化’中的哪颗种子,都是在滋养共同的土壤,以期未来的根深叶茂。”邓院长说道。

大家说

漫谈间,各科研平台的老师对团队的定位、管理机制提出了他们的困惑,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观点,同时,也表达了希望研究院能进一步打破科研平台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交叉与技术集群;希望在政策宣贯上可以更精细,并通过与管理服务平台的交流,获得正向的反馈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各平台代表提问

博士后群体是研究院创新力量的代表。对于许多人来说,这里是他们告别校园后走入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收获的第一份职场经历。身份的转变,与团队的磨合,对未来的不确信,让科研工作变得稍许沉重,似乎每一步都需要协调与权衡。

邓院长给博士后们提了几点建议,一是面对“交叉学科”与“团队作战”的大科学时代,多合作,寻求强强联合;二是在工作中,注重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三是对成长与未来,宽容它的不确定性,给予更多的耐心。科学来自生活,也最终回归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研工作是蜿蜒曲折的,因此,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景,不惧明日事,或能走的更顺利。

活动后续

午时漫谈第一季已顺利开展完成,后续将每月一次,由院长邀请,或由研究院老师提出,人力资源部协调安排。如果您有想与院长面对面交流与讨论的话题/观点,请将“姓名+平台+话题/观点”发送至邮箱cicijiaxichen@163.com。

研究院成长与发展正当时,希望无论是这一整体,还是其中的各团队,都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在相互理解中感受彼此的能量,在相互认同中融合彼此的领域,在相互汲养中书写共同的未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