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进行建设,以徐惠彬院士为首席科学家、邓元教授为主任及负责人,是一支以“智能传感材料及智能微系统”为优势的创新型科研团队。实验室宗旨是服务国家和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重大需求,突破高端智能传感芯片“卡脖子”关键技术、全链条研发打通从材料-器件-应用之间的壁垒、发挥北航A+学科优势促进浙江省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柔性引智,促进省重点实验室与外单位开展高水平的业务协作与交流,加快构建研究院创新体系,现发布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第二轮)申报通知,有关事项如下:

一、资助方向

(一)预研技术类项目

(1)石墨烯基多孔导电复合弹性体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Ø研究内容:研究石墨烯基导电材料的快速高效率制备策略;研究基于石墨烯的多孔状导电复合弹性体的制备;研究弹性体在压力及拉力负载下的电学性能变化规律;开发可用于人体运动信号捕捉的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应变传感器;开发可用于同步实施操控仿生机械手的传感器阵列。

Ø考核指标:石墨烯基导电材料的制备工艺简洁高效;制备的复合弹性体具有透气、柔软等性能;制备的压力传感器可测量kPa到MPa级压力;制备的应变传感器可以检测超过120%的大应变;制备的传感器阵列可以同步实时控制仿生机械手;发表SCI论文1-2篇。

(2)激光诱导石墨烯制备柔性传感器和超级电容器

Ø研究内容:研究具有良好柔性的可穿戴式应变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微型超级电容器,研究石墨烯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在不同温度、压力和变形下的电学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柔性传感器和超级电容器在工作状态下的循环稳定性,并探索在医疗健康保健领域里的应用。

Ø考核指标:设计多种不同图案化结构的柔性应变传感器,量化图案化结构对应变传感器电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传感器可以应用于检测人体的脉搏和心跳检测,并满足至少10000次的循环耐久测试;制备不同结构的石墨烯电极材料,揭示电极结构和不同凝胶电解质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提交材料制备工艺一份;发表SCI论文1-2篇。

(3)柔性可拉伸热电器件的制备及其在温差发电或传感中的应用

Ø研究内容:研发具有可拉伸性能与可弯曲性能的柔性热电器件,开展柔性基底制备、热电材料制备、器件集成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柔性热电器件在可穿戴自供电或温度传感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Ø考核指标:形成1-2套稳定的柔性器件集成方案,P型与N型热电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电优值,柔性基底热导率低于0.2 W/(m·K),器件须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与弯曲性能,可贴合在皮肤表面,能够应用于自供电或温度传感。发表SCI论文1-2篇。

(4)高性能高温薄膜传感器件研究

Ø研究内容:开发在1500 K以上高温条件下,结构与性能保持稳定的薄膜温度传感器件;探究不同制备工艺和热处理条件对薄膜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薄膜成分和微观结构变化,建立起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联系;优化传感绝缘保护层的结构设计,保障器件在服役环境下性能稳定。

Ø考核指标:制备出的薄膜温度传感器可有效测量1500K以上的高温,测试精度优于±5K;基于界面结构设计,构建出一种可对传感材料进行有效保护的绝缘层;解决高温条件下不同薄膜层之间因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产生的脱落问题,保证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发表SCI论文1-2篇。

(5)耐高温型高导热绝缘封装层制备技术研究

Ø研究内容:研究可对金属材料进行绝缘导热的封装技术;研究金属薄膜与封装层界面结构对接触热阻和结合力的影响;

Ø考核指标:开发一种以上适用于金属表面的高导热绝缘封装工艺,封装层热导率不小于5 W/ (m·K),耐热温度达到200 ℃以上,与金属衬底结合强度大于10 MP,提供绝缘封装层制备工艺一份;发表SCI论文1-2篇。

(6)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压阻材料制备研究

Ø研究内容:研究适用于丝网印刷、3D打印等批量化快速制备工艺的聚合物基复合压阻材料;研究材料电学性能在力、热场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研究材料在服役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

Ø考核指标:制备出的聚合物基压阻复合材料可通过丝网印刷或3D打印等工艺实现快速制备;基于该材料制备的压力传感器可检测微小压力变化,且经过10000次按压循环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稳定性;提交材料的制备工艺1份,发表SCI论文1-2篇。

(7)异质界面热输运机制与界面热阻表征技术研究

Ø研究内容:通过磁控溅射、蒸镀或外延等技术制备异质多层薄膜材料,包括金属电极与半导体传感材料等;通过时域热反射法、频域热反射法、瞬态法等微观热输运表征技术,测量异质薄膜层间界面热导率;探索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电子、声子热输运机制。

Ø考核指标:制备不同结构的异质多层薄膜材料(不少于3种);测试异质界面热导率,提交测试报告一份;总结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电子、声子热输运机制;发表SCI论文1-2篇。

(8)血氧监测用有机LED/PD组合单元制备与应用示范

Ø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有机材料的柔性血氧监测单元设计方法;研究稳定可靠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研究稳定可靠的有机光探测器制备方法;研究有机LED/PD的一体化制备方法与电路集成方案;研究稳定可靠的柔性封装材料及封装工艺;研究基于有机LED/PD组合单元的信号收集、存储、传输技术;研究人体血氧相关生命体征参数计算方法。

Ø考核指标:稳定可靠的有机LED/PD制备及封装工艺1份;可以用于指尖血氧监测用的有机LED/PD样品1份,器件寿命≥100000小时;完成血氧监测应用示范,可对用户血氧饱和度、心率等进行检测计算,与商用指夹式血氧传感器相比准确率达到90%以上;发表SCI论文1篇。

(二)技术攻关类项目

暂无

二、开放基金项目资助方式

1、本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共设“预研技术类项目”8项,每个项目原则上只资助一项。

2、项目研发周期:预研技术类项目周期为1年,技术攻关类项目周期为6个月。

3、资助金额:2-5万元/项,根据具体项目,在最终签订任务书时双方确认项目金额。

4、项目经费不向外单位拨付,在实验室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报销。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相关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按计划和规定批准的项目经费合理使用。

三、申请人资格

申请人应为国(境)内一流高校院所或科研机构中从事资助方向相关的研究工作、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科研人员。项目负责人不得是研究院属地化教职工或与研究院签订派驻单的北航教职工。项目申请人每年最多申报研究院各类开放基金项目中的一个项目,获得一次资助,项目成员原则上不能同时参与一个以上的开放基金项目。

四、申报受理时间及要求

1、截止时间:2022年11月4日24点;

2、申请人需提交以下材料至邮箱:buaa-hz-mim@buaa.edu.cn。

(1)《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见附件),申请书发送word版本(无需签字)以及pdf版本(需签字后扫描)发送至指定邮箱;

(2)汇报PPT视频,视频大小限制在500M以内,格式限制为MP4,AVI,WMV,汇报视频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发送至指定邮箱。

备注:发送材料后如三日内未收到回复,请务必电话联系确认是否成功查收!

五、评审流程

1、形式审查:省重点实验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通过后,组织专家评审;

2、专家评审:专家组通过听取预先提交的汇报视频、审阅项目申请书以及必要的电话质询,对项目研究方案和经费预算进行评审。

3、本次开放基金项目将在2022年11月中旬组织评审,评审结束后将在研究院官网(http://hzii.buaa.edu.cn/)公布获得资助的人员名单,省重点实验室与基金承接方签订《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任务书》。

六、结题考核与知识产权归属要求

1、基金资助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论文、专利、报告、产品等)归省重点实验室和申请者所在单位共有。申请者公开发表的论文要署名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参考格式: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Sensing Materials and Chip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Innovation Institute of Beihang University),论文署名需将省重点实验室项目联系人作为通讯作者。

2、预研技术类项目要求发表SCI论文1-2篇;技术攻关类项目需提交相关工艺规范、图纸、源代码等详细资料。

3、所有项目结题时,需完成资助方向中规定的各项目考核指标,且经费使用率超过80%方可申请结题。

七、联系我们

联系人:留老师

电  话:18105711260

地  址: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创慧街18号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2号楼


TOP